BOB从两次辞职到自己下海当个体老板;从“四无公司”误打误撞进入医疗行业到全国知名医疗IT企业;从“赌一把”到精诚合作,推动上海闵行医改模式的建立。葛航和他的杭创公司创造出了中国医疗IT领域一个又一个佳绩。今天本刊将和大家一起分享创业软件总经理葛航的创业故事。
1984年,从浙江大学电机系自动控制专业毕业的葛航,被分配到当时隶属于杭州电视机厂的杭州广播电视研究所,从事中英文电子打字机的开发。由于当时厂里的西湖牌电视机销售太好,致使研制出的电子打字机放在仓库里没人理睬,三年后葛航毅然决然地辞去了他的第一份工作。
辞职后葛航进入了中外合资的杭州电子有限公司,从最基础的生产线技术员做起,最后做到生产主管,负责全公司的计划、采购、产品、工程和研发。尽管当时工作强度非常大,收入也没有在电视机厂好,可他却觉得很充实。但一段时间后,葛航发现这家公司终究是外资加工企业,订单和核心元件都掌握在别人手里,他觉得这样的公司没有前途。于是,在与公司的3年合同期满后,他又辞去了第二份工作。
葛航说:“我工作的第一个三年是听别人的,按别人的干。第二个三年是听别人的,按自己的干。今后我要解放自己,要听自己的,按自己的干。”1991年,27岁的葛航下海做起了个体户,开始卖计算机产品。“北京中关村和深圳赛格都去过,那时组装电脑卖电脑非常好赚钱,就这样赚到了第一桶金。”
经过一段时间,葛航发现做贸易也不是长久之计,尽管比较赚钱,但还是受制于人,于是他决定要做自己的东西。那时,正好浙医二院要上电脑收费项目,为了把电脑卖给医院,他请工程师帮医院做了一套收费软件,效果还不错,就这样葛航误打误撞进入了医疗行业。
1997年到2001年,国家开始推行社保和医保,医院要从医保拿钱,就必须提供每日结算清单,所以各医院开始重视信息化,这给医疗IT行业带来了第一个春天。凭借这股春风,创业软件公司于1998年1月1日成立。
当时杭州在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个建设医保系统,杭创公司承接了为全市医院做医保接口,并由此与医院建立起了良好的联系。通过几年的努力,杭创公司逐步从杭州走向全省,又从全省走向全国。
葛航介绍:那时大部分公司的市场都是地区性的,只有众邦、军汇、瑞德等几家是全国性的,而且他们或多或少都有各种背景支撑。而杭创只是一个草根民营企业,要做全国市场,确实胆子比较大。“当时,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是‘四无公司’,就是无政府背景,无医疗行业背景,无海外留学背景,无大资本投资的背景。我们拥有的只有两点,一是对市场的敏锐感,二是吃苦耐劳。我们可以把成本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别人不能生存,我们能生存;别人没有利润,我们可以活下去。另外我们在服务上狠下工夫,与客户建立起了很好的关系,很多客户都合作了十多年。”
到现在,创业公司已经在全国积累了近3000客户,职工超过1000人,在北京、深圳、甘肃、贵州、广西等很多地区设有分公司。而且这些分公司的人员和服务都是本地化的,真正做到了扎根当地,服务当地,现在的创业已经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全国性公司。
新医改强调医疗的公益性,确定了医疗和公共卫生应该由政府投资,而不是走市场化道路,不能让公立医院成为赚钱的机器。同时,政府更加关注民生,大力推进社区医疗、农村医疗,提倡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合理分配和利用医疗资源,努力提高百姓的健康水平。
他认为:要实现新医改目标BOB,一是要实现医保和医疗服务的广覆盖,为老百姓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和保障;二是要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合理用药,降低医疗成本和费用;三是要实行分级医疗,实现医疗资源、设备和专家的有效利用BOB,实现大医院与社区医院的互联互通。而要实现这些,信息化起到了核心的支撑作用,因此新医改为医疗信息化带来了第二个春天,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机会。
谈到创业公司与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局以及许速局长的合作,葛航介绍:那是2006年,当时医改的方向还没有最后确定。许局长第一次专程来到杭州和我谈他的想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非常感动。上海闵行的卫生局长,大致可以相当一个中等城市的卫生局长,这样的人平时都不好见到。而且对于公司来说,用户都是甲方,都是高高在上的。但他却为了做信息化主动找上门来,而且以前根本不认识,这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当时,他有很多很好的想法,希望改变闵行区的医疗状况,为老百姓做点实事BOB,但他没有资金,所以他想找一家公司合作。“许局长的超前想法和执着让我很感动,当初决定与他合作其实只是为了和他一起‘赌一把’”。
葛航说:医疗行业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行业,很多人把国内的HIS行业叫做“害死”或者“沼泽地”。我们看到无数批“革命先烈”前仆后继,很多已经牺牲了,而没有倒下的很多企业也已经没有力气了,最后只能被兼并收购。而创业从1993年进入医疗行业,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先有思想,再去开发产品,从不盲目发展。
创业的第一次飞跃就是看准了医疗保险和报销BOB,要构建服务体系,建立医院接口,还要制定相应的规则规范。而新一轮医改中,国家在公共卫生方面要建立社区系统和新农合系统,建立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就是要体现医院的公益性,实行管办分离。而管办分离就是政府要对医疗费用、医疗质量、合理医疗和用药等进行监管,要建立临床路径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我们坚信新医改一定会成功,而信息化是医改的必要技术支撑。因此,只要认准了方向,再苦也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去做,即使暂时亏本也要坚持去做。”
许局长在日本留学时,看到那里的每个医生都有一张医生卡,无论干了什么,干了多少都要刷一下卡,这样对医生的评价也自然而然地生成了,而且这种管理方法在日本已经使用了15年。葛航说:这种管理方式与创业公司内部的管理思路很相似。创业内部有一套管理软件,可以对公司的员工、进度、财务、预算、合同、客户等进行全面的管理,而且全部是在网上。创业公司现在1000多人的规模,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公司和客户,而且人员流动很大,如果没有这套管理体系是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许局长当年提出采用这种管理方式,我们决定赌他一定能够成功,所以当时就派了30人在上海成立项目组。其实我们当时真的不知道他是否会成功,而且他基本没有资金,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又完全是创新性的,非常艰难,所以对我们的压力也很大。”
葛航说:许局长是一个优秀的眼科医生,做事追求精益求精,而且他又做过院长,对于医院内部的管理、专家心态都非常了解。他自己不想要什么权力,也不想牟利,只是一心想把这件事做好。所以他对创业公司的要求也很高,而且总觉得进度和力度达不到他的要求,公司派去的两个项目经理都被换掉了,最后由葛航亲自担任这个项目的项目经理。
经过近一年的磨合,双方开始进入了比较良性的循环,到07年底闵行的个人健康档案系统已经基本形成。因此,可以说今天国内的个人健康档案就起源在闵行。2008年1月,时任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的饶克勤主任陪同王陇德副部长参观了闵行,之后国家就把健康档案确定为医改的重要目标。“我们不能说闵行推动了中国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但至少闵行是在个人健康档案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葛航认为。
从去年开始创业加大了与闵行的合作力度,现在的项目组已经扩大到50多人BOB,产生的效果也越来越好。现在,闵行的系统已经从最早的十几个模块,发展到现在的个人健康档案、药品交易、CRM、患者反馈等100多个模块,而且正在开发的模块还有七八十个,系统内各种各样的数据已经达到几千万条。
闵行信息化建设的最大特点是信息化真正为了支撑医改,而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为信息化而信息化的做法,仅仅是实现了计算机技术的功能,不是真正的信息化。真正的信息化要为业务、医生、老百姓和政府管理服务。真正的信息化要改变流程、固化流程、提高管理效率,要用信息化对医疗和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控制。
国家把社区卫生确定为“六位一体”,然而闵行现在实际上已经不提“六位一体”了。现在,闵行区已经打破了CDC、妇保、社保等部门分割,社区卫生功能是把全体老百姓的健康作为己任。而且社区卫生人员的工作流程,性质和特点已经发生了完全的改变。从今年初开始,闵行的社区和医院已经不允许手工上报数据,全部数据信息都必须从电脑上报。
首先,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要明确目的,要把握住医改的核心,打破旧的体制、机制和利益格局,以信息化支撑医改。同时,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财制宜,不能为信息化而信息化。
第二,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以信息化支撑医改一定会涉及很多的医院、部门和领域。地方政府和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并亲自督管,只有这样信息化建设才能成功。
第四,在信息化建设中,公司必须和当地政府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而不是做生意、卖产品。医疗信息化是通过一系列医疗改革和实践经验积累而成的,不是几个留学生、几项技术、几个产品就能承担的。
第五,地方政府一定要选择具有持续服务实力和能力的公司合作,因为区域信息化系统建设一旦展开,地区和公司就会形成一个互相依赖的整体。如果公司不能提供持续的服务,将对整个地区产生巨大影响。
在采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感觉葛航是一个敏锐、大胆而坚毅的人,也是一个友善、谦逊和低调的人,同时他对医疗事业,对患者充满真挚的爱。在他介绍公司的肿瘤早发现系统筛选出900多例肿瘤患者,其中有300多例是早期患者时,他说:“这些早期肿瘤患者很多是女同志,看着她们得到了很好的处治,节省了费用,保证了健康,心里非常高兴。我们做软件的做不到救死扶伤,但至少为那么多患者的健康和家庭幸福发挥了作用,我从心底里感到自豪。”
这句话正好反映了葛航和他的同事们,为了医疗事业,为了老百姓的健康而探索和努力的目的和动力所在。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